首页 > 实时讯息 >

园丁颂丨杜玲:于加减乘除间守望初心 以热忱挚爱点亮童心

时间:2025-09-08 10:16:00

在双峰县芙蓉学校,有一个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数学课堂。这里没有对数字的恐惧,没有对应用的迷茫,有的只是探索的乐趣和思维的碰撞。它的创造者,是青年教师杜玲,七年如一日,她将冰冷的数学公式化作温暖的生命成长课,守着一份“让孩子爱上数学”的朴素初心,怀揣着一腔“让课堂充满温度”的炽热爱恋,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书写了一段不凡的育人篇章。

初心暖童心:“怕数学”到“爱数学”的破冰之旅

教育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的耐心与智慧。杜玲深知,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道关卡,在于击碎孩子心中的“畏难坚冰”。

面对一见应用题就“发怵”的学生小乐,杜玲没有选择填鸭式地“猛灌”题库,而是俯下身来,寻根溯源。她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断联”。于是,课间分跳绳成了最生动的除法课;“错题小印章”和“数学小游戏”奖励机制,则让枯燥的练习变成了充满期待的闯关冒险。

一个月后,奇迹悄然发生。那个曾经畏缩的孩子,竟主动举手解题,并在“数学小达人”比赛中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光芒,正是杜玲师德初心最珍贵的折射。在她看来,初心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学生递来的手工卡片、作业本里的解题草图、以及那句“老师,我今天自己算对了3道题”的骄傲分享之中。她用耐心与智慧,完成了一场从“怕数学”到“爱数学”的温暖破冰,为孩子们的思维发展系好了第一粒扣子。

热爱燃课堂:“数学课”变“智慧乐园”的创新之举

“要让孩子喜欢数学,先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这是杜玲的教学信条,更是她驱动自我创新的内燃机。

在她的课堂上,抽象的几何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积木拼接;枯燥的条形统计化身为趣味横生的“班级生日月份调查”;计算与应用题则融入了紧张刺激的“闯关游戏”。她像一个魔法师,将知识点精心包裹在游戏与探索之中,让注意力极易分散的中高年级孩子也能全身心投入,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作为学科组组长,她的创新之火绝非独燃。她主动将“热爱”传递,倾囊相授:每周与年轻教师磨课,共享趣味教学方法;精心汇编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设计手册》,成为了组内的“教学宝典”。更可贵的是,她将数学思维融入育人全过程,巧妙地将一次学生争吵转化为一堂生动的“时间成本”计算课,化危机为教育契机,彰显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现代教育理念。

微光映大道:“被需要”中彰显教师价值之本

教育的价值,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更在那些“被需要”的微小瞬间里熠熠生辉。

对杜玲而言,价值是放学后陪伴学生等待家长时的那份安心;是深夜为痴迷解题的孩子发送趣味游戏时的那份及时;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告诉她“至今受益”时的那份欣慰。这些瞬间,汇聚成她坚守讲台、永葆热爱的力量源泉。

她的办公桌里,常备着随时可用的教具;她的手机里,存着每个学生的“数学薄弱点档案”;她的清晨,总是从为学生趣味讲解错题开始。“我只是把数学教得让孩子容易懂些”,这句谦逊的话语背后,是一名人民教师对岗位的无限敬畏和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七年扎实耕耘,将“小学数学教师”这个平凡岗位,做到了温暖而扎实,成为了学生心中无可替代的“最会教数学的杜老师”。

杜玲用她的温柔和细心证明,伟大的教育源于细微的关怀,卓越的成就来自日久的坚持。她在于加减乘除的守望中,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热忱与挚爱,点亮了无数孩子的童年,也点亮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前行之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浩波)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