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加个‘找零’小游戏,边玩边学,准行!”在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距离边境线仅47公里的教室里,一名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大一学生伊力特帕提·热合木江正在试讲《巴扎财商课》。他用文具当商品、彩纸做“货币”,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西部计划支教体验“首秀”。
这支名为红心“职”引·石榴籽行的实践队是由15名来自6个民族的西南石油大学在校大学生组成。实践队横跨新疆、四川、云南,累计行程3500公里,与近20位西部计划志愿者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访谈、授课、助农直播和政策宣讲,深度体验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内容,明确自身的职业选择。
从试试到扎根 乡村讲台重塑职业坐标
“为什么当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你们一样,我上大学时也经历过职业迷茫,所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面对这群即将面临职业选择的实践大学生,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王鹏飞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刚来时,村民们认为支教队是一群娃娃在教娃娃。支教队员们憋着一股劲儿,磨教案、反复练,学生成绩很快提升,如今家长们遇到教娃娃的难题总乐意找支教队帮忙。这样的经历让王鹏飞坚定了教育的理想,打算报考新疆的教师岗位。
眼前的真人真事让实践队队员胡佳丰深受触动。胡佳丰的父亲是戍边老兵,平日里没少讲述戍边的故事。但直到他亲自走进这所边境线上的学校,亲耳听到西部计划志愿者讲述的实践经历,亲手完成《巴扎财商课》等5门科普课的实践教学,他才理解父亲口中的“艰苦却值得”。他说,“我的理想是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从滞销到热销 直播带动产业微更新
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彝族学生唐乙璇正跟着西部计划志愿者、藏族姑娘祝玛央宗学习助农直播。直播间纷至沓来的订单让唐乙璇看到了志愿服务的实际意义。在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队员们又与志愿者一起走村入户,走进果园,在果树下直播卖果近10场,单场销售额达5800元,缓解了果农“卖货难”的问题。
这些实践不仅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西部地区的广阔发展空间。他们走进当地团委、人才办和用人单位,收集政策资料,化身“西部计划宣讲员”,将所见所感传递给更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从新疆到四川再到云南,实践队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西部大地,在他们看来,西部计划不仅是青年实现理想的平台,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今,西南石油大学的这一实践模式已实施3年,参与学生中80%毕业后选择到中西部地区扎根一线。实践队指导教师王娟介绍,学校还通过就业辅导、简历培训等服务,帮助有志于报名西部计划的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谢娜、袁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