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里,具“众志成城”之义。所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国家有难时,这涵义尤为突出。以下几件抗战时期画作,具足此义。

马相伯先生。
马相伯画长城战役成扇
先说拙藏马相伯(1840-1939)画长城战役成扇。马老画几架日本军机轰炸长城古北口,画面枯笔淡墨,毫不起眼,细思却蕴含深意。左上端行书自题:“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癸酉夏日写此,似子佩兄正之,九四叟马良。”癸酉夏日,即一九三三年中,正是长城战役和《塘沽停战协议》签订之后不久,马老借《吊古战场文》连发三问,让人为之深思、慨叹。

马相伯画长城战役成扇。
章太炎行书咏时局诗
马老画成扇的背面,是章太炎(1869-1936)行书咏时局诗,云:
塞前四省付东流,又弃畿东十八州。安得朱云重请剑,为君斩取侫人头。
童稚频来笑会之,会之恐又笑今时。千秋盟誓浑无异,更使兵符被倒持。
子佩鉴之。章炳麟。

章太炎咏时局诗。
“千秋盟誓”,意指《塘沽停战协议》。《协议》限制长城以南的驻军,故云“更使兵符被倒持”。会之是秦桧的表字。国事儿嬉,童稚读史会嘲秦桧,但秦桧要是泉下有知,就要窃笑今时了。诗之讽刺是甚于鞭挞的。(参《“相伯画配太炎诗”成扇补跋》,载《旧日风云》第三集)
山河破碎,国难方殷,两老忧愤而合写此扇,读之恍如重见两老并肩作抗日宣言之时。

《马相伯章太炎联合宣言》,载《申报》一九三三年二月十日。
成扇上款“子佩”,是丘子佩(1892-1948),湖北汉阳人,安徽高等学堂毕业前夕,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曾任许崇智部军需处副处长。北伐后转入政坛,与居正、张知本、田桐等稔熟。早岁曾入洪门,是洪门须弥山主。抗战间,在日伪盘踞的上海,借帮会势力,协助中共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活动,贡献殊深。胜利后加入民社党,任中央监察委员,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大代表。

黄少强1935年1月登长城留影。
黄少强《万里颓城凭吊图》
黄少强(1901-1942),广东南海人。高奇峰、高剑父弟子。毕生以其画笔,“谱家国之悲愁,写民间之疾苦。”(《少强画集·自序》,广州民间画馆编印,1935)
一九三四年岁暮,黄少强北上,自山西经察哈尔归河北,沿途采访民艰,画了不少速写。一九三五年一月五日,出居庸关,登万里长城,极目苍茫,百感交集,绘就一大横幅《万里颓城凭吊图》。并题诗云:
塞北于今直死灰,烬寒空企复燃来。长城窟下无多士,时听鹃魂相叹唉。
落日孤城任往还,仰天长啸痛神奸。何当饮马溅溅水,一濯明朝血泪殷。
在腰弓箭马萧萧,剧想当年戍士骁。纵眼江山千古泪,更于何处见嫖姚。
居庸关外千山雪,塞北凄寒草尽凋。万里颓城几凭吊,故园南望任迢迢。
我欲无诔此荷戈,杀身何事更蹉跎。边关万里魂应断,陡忆珠江翻浪波。
廿三年岁暮,自山西经察哈尔归河北,饱受塞上凄寒风雪,于当地民艰多所采访。度岁故都,中怀耿耿,无一是处。一月五日复出居庸关,登万里长城,纵眼江山,万感交集,写怀寄恨,岂曰纪游而已耶?廿四年二月,黄少强。

黄少强《万里颓城凭吊图》。
一九三五年二月,南海民众教育馆举办“黄少强塞北归来展”。巨幅《万里颓城凭吊图》当不能缺席。而翌年春(二月七日至二十日),“民间画会春季展览会”在佛山中山公园秋声馆举行,逸志先生在此巨画前低徊留连不忍去,这令黄少强遇上知音,举以奉赠,并再题云:
曩登长城,长歌当哭,万方多难,许我登临,已属最后机缘矣,今则拔帜易帜,板(版)图变色,夫又岂尚能为吾之所复有。当年足迹,望风怀想,寸心如焚,莫可言说。逸志先生以坛坫受钺之勇,帷幕用筹之英,南天长啸,忧国独多于予。此幅出展乡邦,辄加奖叹,低徊留之不能去云。因许以为湄园补壁,属为题志,爰缕述如右,卧薪尝胆,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廿五年春,少强识于广州民间画馆。
但黄氏仍意犹未尽,复再题一诗:
雪泥旧迹记当年,剩水残山入暮烟。断梦于今谁与证,一回展卷一潸然。
逸志先生又属。少强写诗。
这位逸志先生“坛坫受钺” “帷幕用筹”,当是军界中人。据黄氏外孙吴泰言,这是吴逸志将军。吴逸志(1896-1961),广东丰顺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是抗日儒将,参加过德安之役、上高之役、长沙会战等,屡建奇勋。官至陆军中将。一九四九年秋从海南经澳门转赴台湾,在宝岛终老。
此作曾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展览中展出。隔了十年,现在香港西九M+博物馆举办的“摩登广东”中再度展览。展期至十月云。
黄少强《饮马长城窟图》
黄少强另绘一小幅《饮马长城窟图》(76.5×35.5cm)赠武越先生。并在画右端题上“塞北于今直死灰”一诗。而左上端则是方地山所题:
美人名马,满耳悲笳。神伤青塚,不抱琵琶。武越一笑。大方。

黄少强《饮马长城窟图》。
武越(1897-1936),冯姓,名启缪,号笔公,广东番禺人。早岁留学欧美,归国后任北洋航空署教官、农商部咨议、京畿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议,一度担任京畿卫戍司令张学良的法文秘书。夫人赵绛雪乃赵绮霞(一荻)之姊,冯氏与张学良属连襟。
冯氏后转报业,一九二五年任《益世报》总监察兼撰述,翌年创办《北洋画报》。一九三三年邀黄少强赵少昂北上,六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天津大华饭店举办二人作品展览会。此画现藏香港艺术馆。

鲍少游。
鲍少游《长城饮马图》
抗战间,鲍少游叠作《长城饮马图》。
鲍少游(1892-1985)名绍显,字尧常,少游其号也。广东香山人,生于日本横滨。日本西京美术工艺专校毕业,与郑褧裳、陈树人同学。一九二七年,归国任教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翌年迁港创办丽精美术学院,桃李满门。鲍氏画擅多门,以人物最为突出,有长恨歌诗意图、水浒传人物图等组画,为艺林推重。拙藏一件鲍氏《长城饮马图》,画上自题诗,云:
饮马长城夕照红,肯教胡骑入云中。雁门一战歼骄虏,昂首青天气若虹。
愿将胡血染鞍鞯,饮马寒流十月天。绣像麒麟应有分,勋名宁数勒燕然。
复又题识云:
客冬举办个人筹赈书画展,曾作《长城饮马图》,并成二绝,今作此帧,因重题旧句,而适喜闻我前线捷报纷传也。廿七年三月,少游重题于慰劳前线将士书画大会。

鲍少游《长城饮马图》。
因知此画是鲍氏为慰劳前线将士书画大会而作,隔了八十多年,此画今岁在广东崇正春拍出现,有缘得之。
鲍氏似喜以“饮马长城”为题作画,抗战胜利翌年,又再写一帧,画上题诗云:
誓将铁血护长城,报国何曾负此生。笑引花骢林外去,甘泉如练正清澄。
笑挥神笔仰元戎,百战归来耻论功。未解征衣先饮马,长城依旧夕阳红。
复记云:
廿六年(1937)冬予展画香江,曾写斯题并附二绝,预祝我抗战胜利,有“饮马长城夕照红⋯⋯”等句。……兹际胜利年岁首,重作斯图,用志庆祝,更喜频年热望之终成事实也。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新春,少游并题。
复又在左上端题:
长城饮马。哲生院长粲正。
哲生即孙科,时任行政院长。

鲍少游《长城饮马图》。
查一九四八年一月中旬,香港胜斯酒店二楼举办的“鲍少游先生画展”,第七十七号展品《长城饮马》,或即是此画。隔了六十多年,此画在二〇一六年香港佳士得春拍(L1285)释出,不知花落谁家。
丘永沾《长城一角》
香港沦陷之后,仍有画家画长城以寄怀。如年轻画家丘永沾(1916-?)画《长城一角》,自识:“壬午炎夏,永沾并志香岛。”按:壬午是一九四二年,日军侵占香港大半年,其时书画、文字,都必须避忌以免招祸。此《长城一角》画面、题识并无显示任何抗日字句或意念,但画家选择画“长城”这主题,观者自会感受到历经两千多年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不摇的民族精神。

丘永沾《长城一角》。
六一散人《庆祝胜利图》
顺便一说,香港沦陷之前,英人也不容公开的抗日言论,以免开罪其“友邦”。其时报纸经常被抽起有抗日字句的文章,所以“开天窗”是常态。画家画画,也要隐晦出之。居民庆祝我方大捷,只能含糊其事,免招“大头绿衣”(港英警察)干预。拙藏一件署款“六一散人”画的《庆祝胜利图》,足觇本港其时生态。画为水墨纸本直幅,画面放置中秋节常见之物:灯笼、碌柚、芋头、马蹄、林柿、月饼、茶壶、炮竹等。题识云:“建国卅年辛巳八月既望,湘北歼敌,情形开五年未有之纪录,声传遐迩。港市场物品畅销逾倍,盖庆祝中秋,实则庆祝胜利云尔。六一散人,并记于香江。”钤白文方印“六一散人”、朱文方印“五十后作”、压角章“保艾留香馆”。六一散人不知何许人,或姓欧阳(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建国卅年辛巳”,是一九四一年,几个月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

六一散人《庆祝胜利图》。
任真汉《长城窟饮马图》
抗战半个世纪之后,长城仍是画家喜画的题材。拙藏有两轴任真汉画的《饮马长城图》,均题“陈琳乐府饮马长城窟诗意”。任真汉(1907-1991)出生于广东花县,成长于日据时的台湾,后来活跃于省港画坛,亦有声于时。

任真汉《长城窟饮马图》。
许礼平
责编 刘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