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珲春市两名市民因民间借贷发生纠纷,案件调解后尚未到履行期限时,被执行人突发死亡。债权人担心遗产被转移,通过珲春市综治中心衔接申请执前保全,实现了债务全额兑付。
如今,遇到债务、物业等纠纷,找综治中心调解,逐渐成为珲春百姓的共识。
近年来,珲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核心抓手,严格对标综治中心“五有五规范”建设标准,通过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的“集散地”、多元解纷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晴雨表”,让平安建设的底色更亮、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一名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因子女不配合接管照顾,长期滞留在珲春市医院重症监护室,使医疗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珲春市综治中心接到求助后,立即联合法院、公安、民政、卫健、法援中心等部门,召开矛盾纠纷化解协调会议,向患者家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协调民政部门为患者办理低保,减轻家庭负担。最终,家属将患者接回家赡养。
“通过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不断提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珲春市通过整合政法单位和人社、信访、妇联等7家单位常驻综治中心,横向联动民政、自然资源、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20家行业部门及专业调解资源轮驻综治中心,29家随叫随到单位,形成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合调处、合力攻坚”的快速响应体系,持续推进全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会议,分析研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强对各类矛盾纠纷调解力量的协调联动,让综治中心成为民生解忧站,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4年,珲春市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4827次,发现矛盾纠纷问题3830件,调处3708件,化解率为96.81%。
日前,珲春市民张先生到访综治中心,表示自家楼上噪音困扰其多年,希望综治中心出面协调,彻底消除楼上噪音。市综治中心立即联系属地街道和社区了解情况,鉴于双方矛盾可能升级,市综治中心启动“双组长”和“三所联动”工作机制,联系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经过耐心沟通,双方终于放下成见、达成和解。
为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珲春市建立了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和属地派出所所长担任“双组长”,基层司法所所长、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员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形成了“矛调联动、信息共享、案件流转、化解稳控”一体化运作模式。同时,做优做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指挥室,健全人民来访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功能设施,发挥排查与调节作用,全力解决群众诉求。
珲春市民王某走进综治中心求助。原来,2024年孙某为偿还车辆贷款及出租车经营周转,向王某借款9400元并约定半年内还款。后因孙某未按时还款,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导致关系逐渐紧张。
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迅速联系速裁法庭,通过“法理”与“人情”双维度疏导,双方最终同意和解。“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钱要慢慢还,情分不能丢。”孙某的表态让王某红了眼眶:“综治中心不仅帮我要回钱,还让我们的关系和好如初。”
通过这种“调裁衔接”快速定分止争的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这是珲春市综治中心推进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综治中心选配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融合法院立案、速裁、执行等职能,实现矛盾纠纷“立、调、审、执”全流程服务。推行“保全+调解+履行”协同机制,推动执行事务介入诉讼保全环节,将传统执行末端治理转化为前端源头化解,确保群众反映矛盾纠纷有“去处”。
来源:延边州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