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
——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条道路、一部影片、一首歌曲、一幅画作……这些路名和艺术作品,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激励着每一代人珍惜和平,奋发向前。
80年前,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始终铭刻在民族记忆深处。日前,本报记者专访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万鲁建,听他讲述从津门道路名称中探寻与抗战相关的珍贵印记。
“天津的很多条道路名称背后,隐藏着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万鲁建表示,这些道路名称或承载着抗战时期的重要事件,或纪念着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的先辈。
以英雄之名 铸城市丰碑
位于台儿庄路与泰安道交会处的海河带状绿地中,矗立着一座张自忠烈士的雕像。每当行人经过此地,总会驻足瞻仰这座雕像。

“提及最熟悉的道路,张自忠路应该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万鲁建表示。这也是天津市目前唯一以人名命名的道路。
“说起它的命名,更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往事,也是一位英雄的赞歌。”万鲁建说。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张自忠奉命率第59军增援作战,为整个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他身先士卒,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除了天津,北京、武汉等城市也都建有‘张自忠路’。”万鲁建表示。
以战役为印 刻民族抗争
如今的多伦道,车水马龙。这条道路的名字,深深烙印着一段民族抗争的历史。
“多伦道是以内蒙古多伦县名命名。”万鲁建介绍,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逐渐将侵略目标指向了华北地区。1933年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则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5月26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同盟军由吉鸿昌指挥分路,向多伦发动进攻,经五天激战,收复多伦,将日本侵略军赶出了察哈尔,保证了长城一线战事的基本稳定。

“这次战斗也是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个胜仗。多伦之役结束后,察东四县全部收复,成为‘九一八’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的壮举。”万鲁建表示,“天津市民对吉鸿昌将军并不陌生,位于和平区花园路5号的建筑正是吉鸿昌将军的故居。”
以节点为证 记历史终章
位于承德道12号的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八十年前,天津受降仪式,正是在这个地点举行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战舰上正式签署了停战投降书,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10月6日9时,天津受降仪式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军团司令部(今承德道12号)门前的克雷孟梭广场举行。受降仪式开始后,日军代表内田银之助及六名日本军官依次解下佩刀放在桌上,以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然后由骆基少将和内田银之助在备忘录上签字。受降签字仪式结束后,小广场周围掌声雷动,呼喊声震天,受尽日本侵略者压迫和摧残的天津老百姓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
“挖掘路名中的抗战元素,既是对历史的敬畏与铭记,也是对当代人的一种提醒,每一条与抗战相关的道路,都是一段鲜活历史的见证,它们串联起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抗争历程,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万鲁建说。
【声音】
“10后”王誉霖:几年前我和爸爸去看了电影《八佰》,回家的路上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故事。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爸爸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些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也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0后”曾文科:我家就住在吉鸿昌将军故居附近,爸爸告诉我,吉鸿昌将军是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解放,他英勇牺牲。每次听到吉鸿昌将军的事迹,我都会心生敬仰,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斗争的先烈们。吉鸿昌将军的故事,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90后”何旭:徐悲鸿《负伤之狮》把西方写实理念与中国意象表现结合起来,以负伤的雄狮象征中华民族,展现了民族在苦难中不屈的精神。那幅画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民族精神的表达。每当我看到它,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80后”史冠夫:那首《松花江上》是基于对东北流亡军民的见闻创作而成。歌曲既表达了对家乡沦陷的悲痛,又激发了人民的抗日决心。爷爷告诉我,那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写照,它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民族的伤痛。这首歌,不仅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文/摄 记者 信华)